千金方药膏_千金药方白癜风有用吗
1.水银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艾灸的作用?
3.红糖姜汤的主要成分
4.妇科千金片能喝酒吗?最好不要
5.马齿苋的功效和作用,马齿苋的功效和作用,食用注意事项
6.刺蒺藜的功效与作用 刺蒺藜功用主治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蛇退的皮功效作用,以及蛇褪皮有什么功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蛇脱的皮都有什么用处2、蛇脱皮有什么药用价值?3、蛇退的皮有什么用4、蛇蜕有什么作用和功效?5、蛇脱皮的功效与作用6、蛇褪过的皮有什么用?蛇脱的皮都有什么用处蛇的皮肤和一般的动物不同,它们的皮肤是高度角质化的鳞片,这种角质化的鳞片,不利于身体身体增大,在毒蛇生长的同时,老化的皮肤机会出现蜕皮的现象,这也是毒蛇长身体的时候的表现,推一次皮,就长大一次。
被退下来的皮肤有型,被称为蛇蜕。
蛇蜕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蛇蜕又叫龙衣、青龙衣、蛇壳等,也有人把蛇蜕叫做蛇皮、长虫皮等。
用蛇蜕入药,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已经记载,具有祛风、解毒、明目、杀虫的功效。
临床用来治疗皮肤瘙痒、疥癣、荨麻疹等多种皮肤病,有一定的疗效,另外,蛇蜕还有治疗毒疮的作用,如无名臃肿、带状等各种毒疮。
蛇脱皮有什么药用价值?蛇皮专治惊风惊热。
蛇的一身都是宝,就连蜕下来的蛇皮也有药用价值。
蛇蜕下的干燥表皮膜入药后就是蛇蜕。
中医认为蛇蜕归肝经,具有祛风、定惊、解毒、退翳的功效,可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角膜出翳,喉痹,疔肿,皮肤瘙痒等。
早在两千多年前西汉的《神农本草经》就收录蛇蜕,至明朝的《本草纲目》已升至17种蛇制品。
蛇类的胆、脂肪、内脏、舌、皮、血及其生的蛋,所蜕下的表皮等均有药用价值,全身无废物。
蛇其他部位的作用:
1、蛇胆治呼吸、眼病
我们最熟悉的蛇制品中药材莫过于蛇胆,吴敏说,中医认为蛇胆具有行气化痰、搜风祛湿、清肝明目、平肝熄风的功用,对多种细菌引起的呼吸系统炎症咳嗽,都有良好的消炎止咳作用,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与百日咳。
另外,蛇胆对目赤肿痛、目暗目糊也有显著效果,有此类疾病的朋友可去药店购买蛇胆类眼药。
不过,蛇胆虽好,但使用时也要辨个颜色,最好不要随意食用野生蛇胆。
大部分入药的蛇胆为碧绿,但个别种类如乌梢蛇胆,在未经饲养时为橙黄或淡红,这种叫做“水胆”,通常不能入药。
就蛇胆的质量来说,碧绿者为佳,一年中以冬季的为佳,秋末、夏初者次之。
2、蛇油是护肤良药?蛇油也是常用的蛇制品,在印度尼西亚还被推崇为“保持青春的最佳良药”。
蛇油其实就是蛇的脂肪,其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亚油酸等,亚油酸尤其丰富。
可以食用,但有腥味,一般人多不爱食,而将其作为外用药。
我国中医或民间多有应用蛇油。
有不少产品将蛇油除臭、脱色后加于珍珠霜、面油等护肤品,可防止皮肤开裂。
其实咱们自己也可以制作,比如可将冰片等研末后调入蛇油中敷患部(如冻疮、烫伤、皮肤皲裂、慢性等),疗效均甚佳。
3、风湿骨痛泡点蛇酒?乌梢蛇味甘,性平;归肝、脾经;善行走窜,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的作用,素有“最优质的风湿骨病药”之称。
在门诊上遇到有关节疼、风湿痛的患者时,河南省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国医堂骨伤科主任医师陈书镜就常会教大家做一种药酒,具体方法是取乌梢蛇、炙川乌、炙草乌、炙乳香、炙没药、当归、红花、川牛膝各10克,倒入2斤白酒中,泡上两周,每天早、中、晚各喝上10毫升,疼痛就会减轻。
如果局部疼得厉害,还可以把药酒倒一点在手心里,每天晚上临睡前擦在疼痛处,关节疼、风湿疼就会大大减轻。
但贫血或肝血不足者慎用。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洪荒少女傅园慧野外吃蛇别惊心蛇是咬人的活人参
蛇退的皮有什么用有祛风,定惊,退翳,解毒的作用,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翳障,喉痹,疗肿,皮肤瘙痒。
蛇皮可春末夏初或冬初收集,除去泥沙,干燥,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江西、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呈圆筒形,多压扁而皱缩,完整者形似蛇,长可达1m以上。
背部银灰色或淡灰棕色,有光泽,鳞迹菱形或椭圆形,衔接处呈白色,略抽皱或凹下;腹部乳白色或略显**,鳞迹长方形,呈覆瓦状排列。
体轻,质微韧,手捏有润滑感和弹性,轻轻搓揉,沙沙作响。
气微腥,味淡或微咸。
蛇的蜕皮:
蜕皮前,生发层细胞进入迅速的增生过程,在中介层之下形成一新的表皮结构,它也包括生活细胞层和两种角质层。
蜕皮时,可能是嗜酸性颗粒白细胞(此时从真皮血管中迁移而来)产生的蛋白质水解酶的作用,使旧的中介层溶解。
所以位于中介层表面的老的表皮结构蜕去,而它下面新形成的表皮结构便显露于外了。
蜕皮和生长都受脑垂体和甲状腺激素的控制;年轻的蛇生长迅速,比年龄大而生长迟缓的蛇蜕皮频率大些。
所以蛇的蜕皮可能与生长有一定的联系。
饲养情况下观察到有许多因素影响蜕皮,如温度、湿度、体外的存在,环境的改变,食物的变更等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蛇皮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蛇
蛇蜕有什么作用和功效?药是治疗疾病很好选择,对药物选择上,也是需要对药进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药物有很多,例如对感冒、发烧我们可以选择成药,这样对疾病治疗,直接有效,同时对自身健康也是没有任何损害,那对中药选择,也是需要进行煎熬制作后,才会进行使用,蛇蜕的功效与作用都有什么呢?
蛇蜕的功效与作用也是有着很多方面,蛇蜕是一个治疗疾病不错之选,它对疾病改善上,都是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而且这样的药物,对治疗常见的一些疾病,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
蛇蜕的功效与作用:
1、喉痹肿痛。
用蛇蜕烧研为末,乳汁送服一钱。
2、缠喉风疾,呼吸困难。
用蛇蜕(炙)、当归,等分为末。
温酒送服一钱,得吐即为有效。
又方:用蛇蜕揉碎烧出烟,由竹筒吸放喉内。
又方;用蛇蜕裹白梅一枚噙咽。
3、小儿重舌。
用蛇蜕研末,调醋敷涂。
4、小儿口紧(不能开合、不能饮食)。
有蛇蜕烧灰敷口内(先将口洗净)。
5、小儿头面生疮。
用蛇蜕烧灰,调猪油敷涂。
6、小儿埕血,用蛇蜕烧灰,乳汁调服半钱。
7、目生翳膜。
有蛇蜕条,洗净,晒干剪细,和白面作成饼,炙成焦黑色,研为末。
每服一钱,饭后服,温水送下。
一天服二次。
8、小便不通。
有全蛇蜕一条,烧存性,研为末,温酒送服。
9、石痈无脓,坚硬如石。
用蛇蜕贴痈上,过夜即变软易治。
10、肿毒无头。
用蛇蜕烧灰,调猪油涂搽。
11、恶疮似癞,年久不愈。
用全蛇蜕一条烧灰,调猪油搽疮。
另烧蛇蜕一条,温酒送服。
12、。
有蛇蜕烧灰,调醋涂搽。
通过以上介绍,对蛇蜕的功效与作用也是有着一些了解,它对治疗疾病上,也是有着很多方面,尤其是对、恶疮的治疗,都是有着很好的效果,因此选择它治疗自身疾病,也是一个最佳之选,能够很的稳定疾病不会在继续发展。
蛇脱皮的功效与作用核心功效
祛风定惊、解毒消肿、退翳明目
蛇脱皮的简介
蛇脱皮就是蛇蜕、蛇皮,是一种不多见的中药,一般颜色呈银白色和棕色的就可以入药,比如乌风蛇等,可以祛风湿,治疗小儿惊风,抽搐痉挛,还可以明目,治疗咽喉肿痛、疥癣等疾病。
功效作用
1、祛风定惊:中医上常用的动物类中药之一,味咸性平,入肝经,具有极好的祛风定惊的作用,适用于小儿癫痫、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等疾病。
2、解毒消肿:蛇蜕甘咸,甘能解毒,咸能软坚散结,入肝脾二经则入血分,故能解毒消肿。
如《本草纲目》曰:“消木舌、敷小儿重舌、重腭、唇紧、解颅、面疮、月蚀。
天泡疮、大人疔肿、漏疮肿毒。
”
3、退翳明目:蛇脱皮味甘咸,入肝经,故能退障明目。
对于肝肾不足,阴虚湿热或肝经风热上攻而致的目翳内障,症见单眼或双眼瞳神外观无异常,瞳内有圆形白色翳障。
可选用本品,退翳明目。
适宜人群
小儿惊痫__者、癫疾患者、寒热患者、虫毒蛇痫患者。
禁忌人群
孕妇、过敏体质者。
不宜同食
无特殊同食禁忌。
食用方法:
蛇皮泡酒:取蛇脱皮段,加酒拌匀,焖透,放入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每蛇蜕100公斤,用黄酒15公斤。
蛇蜕炒鸡蛋:将蛇蜕洗净后细细切碎,再将鸡蛋打入碗内,加入蛇蜕碎末及细盐,一并反复搅拌。
在锅内加入油,油热后加入蛇蜕末、细盐和鸡蛋,炒熟即可。
蛇褪过的皮有什么用?大家都了解,蛇在长大了的全过程中是需要持续褪皮的,蛇蜕出来的皮经常被中医学用来医治肿疼、痹症等病人,关键是由于蟒皮带有独特的药用价值成份。
可是,大伙儿在生活起居中不能擅自服用蟒皮,由于许多蟒皮是有害的,需要历经技术专业的医师解决后才能够应用。
那_,蛇退出来的皮到底有哪些用途呢?
space
蛇脱的皮有什么功效
蛇蜕的营养成分
1.王锦蛇蜕下的干躁外皮膜,含骨胶原蛋白,血细胞中含解毒因素,相对性他子品质为6700上下的酸碱性蛋白。
2.渔游蛇的湿膜含骨胶原蛋白,碳水化合物,糖元,核苷酸,氨肽酶,及β-葡萄糖醛酸酶,乳酸脱氢酶,异柠檬酸钠脱氢酶,二及三硫酸铵吡啶多肽链黄递酶,脂酶,葡萄糖-6-硫酸铵脱氢酶,磷酸化酶。
space
蛇脱的皮有什么功效
蛇蜕的作用与功效
蛇蜕味甘咸,性温,有害,入肝、脾二经。
具备_风,镇惊,退翳,消肿,除虫的作用。
主冶小孩惊痫,喉风口腔溃疡,木舌重舌,目翳内障,疖痈,痈疮,瘰疬,腮腺炎,痔漏,疥癣。
1.《本经》:"主小孩惊痫,癫疾,热寒,肠痔,虫毒蝎子痫。
"
2.《别录》:"主弄舌摆头,成年人五邪语言僻越,恶疮,呕咳,清目。
"
3.《药性论》:"治喉痹。
"
4.《日华子本草》:"止呕逆。
治小孩惊悸客忤,催产,疬疡,。
"
5.《用药心法》:"去翳膜。
"
6.《纲目》:"_风,除虫。
烧末服,治妇女吹奶,成年人喉风,退目翳,消木舌,敷小孩重舌,重腭,唇紧,解颅,面疮,月蚀,天泡疮,成年人疔肿,漏疮疮毒,熬汤洗诸恶虫伤。
"
7.《医林纂要》:"缓肝保心,去毒热,除风湿。
"
8.《分类草药性》:"治眼涨头风,煅研涂疮,汤火伤,收湿疮干水,治疮疾。
"
space
蛇脱的皮有什么功效
蛇蜕的附方
眼袋治小孩风痫惊热:蛇蜕皮三寸(炙),细辛(去苗叶,锉)、钩藤(锉)、黄芩(锉)、甘草(炙)各一两,黄连(蒸三度,锉,焙)一两,蚱蝉四枚(炙,去翅、头、足)。
上粗捣筛。
每服一钱匕,水八分,煎至四分,去渣,入牛黄丸少量搅拌,吃完温服。
(《圣济总录》蛇蜕汤)
石榴治缠喉风,咽中如束,气堵塞:蛇蜕(炙黄)、川芎等分。
为末,热酒调一钱匕,得吐愈。
(《医准》)
种植治小孩喉痹肿疼:蛇蜕烧末,奶水服一钱匕。
(《食医心镜》)
组织治小孩呕血并举舌:烧蛇蜕皮末,以乳服之。
(《千金方》)
肠镜治小孩重腭重断肿疼,嘴中涎出:蛇蜕皮烧灰,研令细,以少量傅之。
(《圣惠方》)
肿瘤治小儿口疮:蛇蜕,水迹令黏腻,拭口内疮。
(《圣济总录》)
蛇蜕的作法
蛇蜕炒蛋
原材料:蛇蜕10克、生鸡蛋150克、盐1克、食用油10克
作法:
1、将蛇蜕清洗后细细地剁碎,再将生鸡蛋打进碗内,添加蛇蜕碎屑及精盐,一并反复拌和。
2、在锅内添加油,油烧后添加蛇蜕末、精盐和生鸡蛋,炒过就可以。
使用方法:10岁下列小孩子6克,10岁以上用10克。
作用:_风,消肿。
适用小孩流行冒腮腺炎。
蛇蜕的吃法
口服:煎汤,0.5~1钱;或研粉为散。
外敷:煎汤清洗或研粉调敷。
蛇蜕的副作用
蛇蜕的味儿甘咸,可是有害,应用的情况下需要遵循医生叮嘱,实际有哪些副作用现阶段还并不是太掌握,要是不擅自配搭就没问题。
在应用以前一定要咨询医师是不是有哪些副作用。
上原文中网编早已详尽的为大伙儿详细介绍了有关蛇蜕的有关作用及其吃法,坚信大伙儿在其服用上早已拥有有关的了解,那_在平常服用上应留意哦,尽可能遵照医生的建议。
最终,网编提示大伙儿,由于蛇蜕在应用上存有一定的忌讳问题,因而建议肝胆虚的群体及其孕妇是不可以服用蛇蜕的。
关于蛇退的皮功效作用和蛇褪皮有什么功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水银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黑豆,又名橹豆、料豆、零乌豆,向有豆中之王的美称。
中医历来认为,黑豆为肾之谷,入肾。具有健脾利水,消肿下气;滋肾阴,润肺燥,制风热而活血解毒;止盗汗,乌发黑发以及延年益寿的功能。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黑豆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卵磷脂,脂肪及维生素外,尚含黑色素及烟酸。正因为如此,黑豆一直被人们视为药食两用的佳品。
这里介绍黑豆食疗的几种用法,以供感兴趣的朋友据情选用。
病后体虚用黑豆可促进康复
用黑豆100克,水浸30分钟,加水适量,煮沸后小火煮40分钟,用少许盐或糖调味,分两次食用,早晚各一次。一般食用一周即可见效。
正在发育的儿童食用黑豆可促进生长
用黑豆1000克,置烤箱中干燥,研粉装瓶备用。每次20克,一日两次。用开水调成粉糊状或入稀粥中食用均可。四季食用效果更佳。
患有或头发早白者用黑豆效果好
用何首乌1000克,食盐60克,共煮一大瓦锅水,滤去药渣,再加黑豆5000克,药液量以能淹没黑豆为度,煮30分钟,捞出,阴至八成干。然后如前法再煮再干,反复九次(即中药九蒸九晒炮制法)即可。每次嚼食25克,早晚个一次,坚持食用。
肾炎水肿或营养不良性水肿食用黑豆能消肿,增进食欲
食用方法:黑豆100克,精肉50克,水适量,同煮40分钟,分两次食用,早晚个一次。或用黑豆1000克,胎盘一具,洗净,置烤箱中干燥,研粉装瓶备用。每次20克,早晚各一次,效果更显著。肺结核、慢性肝病等食用亦有良好效果。
慢性、神经性皮炎用黑豆等煎液外用往往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方法是:用黑豆皮、蚕豆皮、扁豆皮125克,加水2500毫升,煎沸25分钟后离火待温,然后用敷料浸上述煎液湿敷患处,一日2次。一剂可用3--4天。
黑豆,性味甘、平、无毒。有活血、利水、祛风、清热解毒、滋养健血、补虚乌发的功能。《本草纲目》说:“黑豆八肾功多,故能治水、消胀、下气、制风热而活血解毒。”
黑豆营养丰富,每百克含蛋白质36.1克、脂肪15.9克、膳食纤维10.2克、碳水化合物23.3克、钙224毫克、镁243毫克、钾1 377毫克、磷500毫克,还含有人体必需的维生素B1、B2、C、烟酸和微量元素铁、锰、锌、铜、钼、硒等。黑豆是植物中营养最丰富的保健佳品。
黑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牛肉、鸡肉、猪肉的两倍多,牛奶的1 2倍,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质量好。黑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动物蛋白相似,其赖氨酸丰富并接近人体需要的比例,因此容易消化吸收。黑豆脂肪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熔点低,易于消化吸收,不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其最大特点是含有植物固醇,植物固醇不但被人体吸收,而且能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因此,黑豆对于动脉硬化的中老年来说,是一种理想的保健品。黑豆中富含的钙是人体补钙的极好来源。钾在人体内起着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的作用,可以排除人体多余的钠,从而有效预防和降低高血压。黑豆中的铁可预防人体缺铁性贫血,碘可预防甲状腺肿大。钼可抑制强致癌物亚硝胺在人体内合成。研究表明,黑豆中的异黄酮是一种植物性雌激素,能有效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对防治中老年骨质疏松也很有帮助。在豆皮和豆渣中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具有预防便秘和增强胃肠功能作用。黑豆的血糖生成指数很低,只有1 8,而国人主食的大米饭和小麦馒头却高达88,是黑豆的近5倍。因此,黑豆很适合糖尿病人、糖耐量异常者和希望控制血糖的人食有。
在长期的农耕社会中,人们发现,牲畜食用黑豆后,体壮、有力、抗病能力强,所以,以前黑豆主要被用作牲畜饲料,其实这是黑豆的内在营养和保健功效所决定的。那时人们崇尚白色食品,只有贫者和食不果腹的人才无奈食用黑豆。但医者和养生者却发现并总结出黑豆的医疗保健作用。
黑豆食疗——素食中营养最丰富的就是黑豆
黑豆可煮、可炒、可做豆腐、生豆芽,也可制成黑豆粉食用。常食黑豆,对病后体弱者有良好的滋补作用。
黑豆入肾经,具有滋肾补肾、补血明目之功能。经常食用黑豆,对肾虚体弱、腰痛膝软、身面浮肿、风湿痹病、关节不利、痈肿疮毒等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久食黑豆,好颜色,变白不老。”可见黑豆还有长肌肤、益颜色、健体延年之功效,久食能使肌细肤白。
黑豆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max(L.)merr的黑色。又名乌豆、黑豆,味甘性平。黑豆是大豆的一种,传统中医学认为,黑豆是一种既便宜又有助于抗衰老,具有医食同疗的特殊功能的食品。含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烟酸及粗纤维,钙,磷,铁等营养物质,并含少量的大豆黄酮甙染料木苷。这两种物质均有雌激素样作用。黑豆叶中含叶酸、亚叶酸、核黄素、维生素A及类胡萝卜素等。黑豆衣含果胶、乙酰丙酸和多种糖类。性味归结:味甘性平,入脾经、肾经。
《本草纲目》说:“豆有五色,各治五脏,惟黑豆属水性寒,可以入肾。治水、消胀、下气、治风热而活血解毒,常食用黑豆,可百病不生。”“黑豆入肾功多,故能治水、消肿下气。治风热而活血解毒。”药理研究结果显示,黑豆具有养阴补气作用,是强壮滋补食品。但黑豆也不可多食。
孙思邈说:“黑豆少食醒脾,多食损脾;”《千金翼方》中说:“久食黑豆令人身重。”《本草汇言》说:“黑豆性利而质坚滑,多食令人腹胀而痢下。”为了取黑豆之利而除其弊,历代医家善用黑豆制成药膳、药豆与药酒,用于防治疾病与保健。
现在研究:发现黑豆具有一般食物没有的独特物质,正是这些独特物质,提升了黑豆在豆类中的营养保健地位。科学研究显示:黑豆具有高蛋白、低热量的特性,其蛋白质含量高达36%—40%,相当于肉类含量的2倍、鸡蛋的3倍、牛奶的12倍;富含18种氨基酸,特别是人体必须的8种酸含量,比美国FDA规定的高蛋白质标准还高。黑豆还含有19种油脂,不饱和酸含量达80%,吸收率高达95%以上,除能满足人体对脂肪的需要外,还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作用。因为黑豆基本不含胆固醇,只含植物固醇,而植物固醇不被人体吸收利用,却有抑制人体吸收胆固醇、降低胆固醇在血液中含量的作用。因此,常食黑豆,能软化血管,滋润皮肤,延缓衰老,特别是对高血压、心脏病,以及肝脏和动脉等方面的疾病有好处。
黑豆的蛋白质含量高达百分之三十六至四十,相当于肉类含量的两倍、鸡蛋的三倍、牛奶的十二倍;黑豆的十八种氨基酸含量丰富,特别是人体必须的八种氨基酸含量,较美国FDA规定的高级蛋白质标准还高。黑豆含有百分之十九的油脂,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达百分之八十,吸收率高达九成五以上,除了能满足人体对脂肪的需求外,还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作用。
防老抗衰珍品“黑豆”,古代药典上曾记载黑豆可驻颜、明目、乌发,使皮肤变白嫩。因维生素E的含量比肉类高5-7倍。维生素E是一种相当重要的保持青春健美的物质。故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胆固醇是许多老年性疾病的罪魁祸首,而黑豆即是扮演着不含胆固醇,只含一种植物固醇,具有抑制人体吸收胆固醇,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的角色。对于老年人而言,能软化血管、滋润皮肤延缓老化,特别是对高血压、心脏病、肝脏、动脉硬化等老年性疾病大有益处。
艾灸的作用?
汞是化学元素,元素周期表第80位。俗称水银。元素符号Hg,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6周期、第IIB族,是常温常压下唯一以液态存在的金属(从严格的意义上说,镓(符号Ga,31号元素)和铯(符号Cs,55号元素)在室温下(29.76℃和28.44℃)也呈液态)。汞是银白色闪亮的重质液体,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酸也不溶于碱。
汞最常用的应用是造工业用化学药物以及在电子或电器产品中获得应用。汞还用于温度计,尤其是在测量高温的
用于制造液体镜面望远镜。利用旋转使液体形成抛物面形状,以此作为主镜进行天文观测的望远镜,价格为普通望远镜的三分之一。
其他用途:水银开关、杀虫剂、生产氯和氢氧化钾的过程中、防腐剂、在一些电解设备中充当电极、电池和催化剂。
扩展资料化学性质
溶于硝酸和热浓硫酸,分别生成硝酸汞和硫酸汞,汞过量则出现亚汞盐。能溶解许多金属,形成合金,合金叫做汞齐。化合价为+1和+2。与银类似,汞也可以与空气中的硫化氢反应。汞具有恒定的体积膨胀系数,其金属活跃性低于锌和镉,且不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氢。一般汞化合物的化合价是+1或+2,+4价的汞化合物只有四氟化汞,而+3价的汞化合物不存在。
毒理简介
需要注意的是,微量的液体汞吞食一般是无毒的(有资料称它在生物体内会形成有机化合物),但汞蒸气和汞盐(除了一些溶解度极小的如硫化汞)都是剧毒的,口服、吸入或接触后可以导致脑和肝损伤。使用温度计一般用酒精取代汞,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使用的温度计仍然在使用汞。中国在2015年前逐步禁止汞温度计的使用。
参考资料汞(化学元素)百度百科
红糖姜汤的主要成分
艾灸的作用
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扶阳固脱
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当此之时,正如《素问·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宋代《针灸资生经》也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脐中即活”。
《伤寒论》指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下利,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无脉者,灸之”。说明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升阳举陷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关于陷下一症,脾胃学说创始者李东垣还认为“陷下者,皮毛不任风寒”,“天地间无他,唯阴阳二者而已,阳在外在上,阴在内在下,今言下陷者,阳气陷入阴气之中,是阴反居其上而复其阳,脉证俱见在外者,则灸之”。
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脱肛、阴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又如《类经图翼》云:“洞泄寒中脱肛者,灸水分百壮”。总之,这也是灸法的独特作用之一。
拔毒泄热
历代有不少医家提出热证禁灸的问题,如《圣济总录》指出:“若夫阳病灸之,则为大逆”;近代不少针灸教材亦把热证定为禁灸之列。但古今医家对此有不同见解。在古代文献中亦有“热可用灸”的记载,灸法治疗痈疽,就首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籍均将灸法作为本病证的一个重要治法。
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进一步指出灸法对脏腑实热有宣泄的作用,该书很多处还对热毒蕴结所致的痈疽及阴虚内热证的灸治作了论述,如载:“小肠热满,灸阴都,随年壮”,又如“肠痈屈两肘,正灸肘尖锐骨各百壮,则下脓血,即差”。”消渴,口干不可忍者,灸小肠俞百壮,横三间寸灸之”。金元医家朱丹溪认为热证用灸乃“从治”之意;《医学入门》则阐明热症用灸的机理:“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
《医宗金鉴·痈疽灸法篇》指出:“痈疽初起七日内,开结拔毒灸最宜,不痛灸至痛方止,疮痛灸至不痛时”。总之,灸法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特别是随着灸增多和临床范围的扩大,这一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
防病保健
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
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到;在“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狂犬病。《备急千金要方》有“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说明艾灸能预防传染病。《针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
民间俗话亦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
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现代,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艾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患者等忌灸。
参考资料:
妇科千金片能喝酒吗?最好不要
来源为姜科植物姜的鲜根茎。
植物形态姜(《吕氏春秋》)
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根茎肉质,扁圆横走,分枝,具芳香和辛辣气味。叶互生,2列,无柄,有长鞘,抱茎;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5~20厘米,宽约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狭,光滑无毛;叶舌长1~3毫米,膜质。花茎自根茎抽出,长约20厘米;穗状花序椭圆形,稠密,长约5厘米,宽约2.5厘米;苞片卵圆形,长约2.5厘米,先端具硬尖,绿白色,背面边缘**;花萼管状,长约1厘米,具3短齿;花冠绿**,管长约2厘米,裂片3,披针形,略等长,唇瓣长圆状倒卵形,较花冠裂片短,稍为紫色,有黄白色斑点;雄蕊微紫色,与唇瓣等长;子房无毛,3室,花柱单生,为花药所抱持。蒴果3瓣裂,黑色。花期7~8月(栽培的很少开花)。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本植物干燥的根茎(干姜)、根茎的栓皮(姜皮)、叶(姜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集夏季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泥土。
药材鲜根茎为扁平不规则的块状,并有枝状分枝,各柱顶端有茎痕或芽,表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有光泽,具浅棕色环节。质脆,折断后有汁液渗出;断面浅**,有一明显环纹,中间稍现筋脉。气芳香而特殊,味辛辣。以块大、丰满、质嫩者为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四川、广东、山东、陕西等地。
炮制生姜:拣去杂质,洗净泥土,用时切片。鲜姜粉:取鲜生姜,洗净,捣烂,压榨取汁,静置,分取沉淀的粉质,晒干,或低温干燥。煨姜:取净生姜,用纸六,七层包裹,水中浸透,置火灰中煨至纸色焦黄,去纸用。
性味辛,温。
①《别录》:"味辛,微温。"
②《千金·食治》:"无毒。"
③《医学启源》:"性温,味甘辛。"
④《医林纂要》:"煨姜,辛苦,大热。"
⑤《本草再新》:"煨姜,味辛,性温平,无毒。"
归经入肺、胃、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心、脾、胃四经。"
②《本草汇言》:"入脾、肺、肠、胃诸经。"
③《本草经解》:"入胆、肝、肺经。"
功用主治发表,散寒,止呕,开痰。治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兽肉毒。
①《本经》:"去臭气,通神明。"
②《别录》:"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
③陶弘景:"归五脏,去痰下气,止呕吐,除风湿寒热。"
④《药性论》:"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吐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热不能食,捣汁和蜜服之。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结气实,心胸拥隔,冷热气。"
⑤《千金·食治》:"通汗,去膈上臭气。"
⑥《食疗本草》:"除壮热,治转筋、心满。""止逆,散烦闷,开胃气。"
⑦《本草拾遗》:"汁解毒药,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
⑧《珍珠囊》:"益脾胃,散风寒。"
⑨《医学启源》:"温中去湿。制厚朴、半夏毒。"
⑩《日用本草》:"治伤寒、伤风、头痛、九窍不利。入肺开胃,去腹中寒气,解臭秽。"解菌蕈诸物毒。"
⑾《纲目》:"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浸汁点赤眼;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痛。"
⑿《本草从新》:"姜汁,开痰,治噎膈反胃,救暴卒,疗狐臭,搽冻耳。煨姜,和中止呕。"
⒀《会约医镜》:"煨姜,治胃寒,泄泻,吞酸。"
⒁《现代实用中药》:"治肠疝痛有效。"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捣汁。外用:捣敷,擦患处或炒热熨。
宜忌阴虚内热者忌服。
①《纲目》:"食姜久,积热患目。凡病痔人多食兼酒,立发甚速。痈疮人多食则生恶肉。"
②《本草经疏》:"久服损阴伤目,阴虚内热,阴虚咳嗽吐血,表虚有热汗出,自汗盗汗,脏毒下血,因热呕恶,火热腹痛,法韭忌之。"
③《随息居饮食谱》:"内热阴虚,目赤喉患,血证疮痛,呕泻有火,暑热时症,热哮大喘,胎产痧胀及时病后、痧痘后均忌之。"
选方①治感冒风寒:生姜五片,紫苏叶一两。水煎服。(《本草汇言》)
②治呕吐,百药不差:生姜一两,切如绿豆大,以醋浆七合,于银器煎取四合,空腹和滓旋呷之。(《食医心镜》)
③治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心中愤愤然无奈者:半夏半升,生姜汁一升。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内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金匮要赂》生姜半夏汤)
④治冷痰嗽:生姜二两,饧糖一两。水三碗,煎至半碗,温和徐徐饮。(《本草汇言》)
⑤治三十年咳嗽:白蜜一斤,生姜二斤(取汁)。上二味,先秤铜铫知斤两讫,内蜜复秤知数,次内姜汁以微火煎,令姜汁尽,惟有蜜斤两在,止。旦服如枣犬,含一丸,日三服。禁一切杂食。(《千金方》)
⑥治劳嗽:蜂蜜、姜汁各四两,白萝卜汁、梨汁、人乳各一碗。共熬成膏,早晚滚汤服数匙。(《经验广集》五汁膏)
⑦治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梗,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切)四两,甘草(炙)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洗)半升,黄连一两,大枣(擘)十二枚。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生姜泻心汤)
⑧治心胸胁下有邪气结实,硬痛胀满者:生姜一斤,捣渣,留汁,慢炒待润;以绢包,于患处款款熨之,冷,再以汁炒,再熨良久,豁然宽快也。(《伤寒六书》)
⑨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生姜一斤。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作三服。(《肘后方》)
⑩风湿痹痛:生姜汁和黄明胶熬贴。(《本草从新》)
⑾治中气昏厥,亦有痰闭者:生姜五钱,半夏、陈皮、木香各一钱五分,甘草八分。水煎,临服时加童便一盏。(《本草汇言》)
⑿治时行寒疟:生姜四两,白术二两,草果仁一两。水五大碗,煎至二碗,未发时早饮。(《本草汇言》)
⒀治胃气虚,风热,不能食:姜汁半鸡子壳,生地黄汁少许,蜜一匙头。和水三合,顿服。(《食疗本草》)
⒁治腹满不能服药:煨生姜,绵裹纳下部中,冷即易之。(《梅师集验方》)
⒂治手脱皮:鲜姜一两。切片,用酒二两单,浸二十四小时后,涂搽局部,一日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⒃治秃头:生姜捣烂,加温,敷头上,约二、三次。(《贵州中医验方》)
⒄治诸疮痔漏,久不结痂:生姜连皮切大片,涂白矾末,炙焦研细,贴之勿动。(《普济方》)
⒅治发背初起:生姜一块,炭火炙一层刮一层,为末,以猪胆汁调涂。(《海上方》)
⒆治赤:生姜频擦之良。(《易简方》)
⒇治猘犬咬人,重发:捣姜根汁饮之。(《补缺肘后方》)
(21)治蝮蛇毒:末姜薄之,干复易。(《千金方》)
(22)治跌扑伤损:姜汁和酒调生面贴之。(《易简方》)
(23)牙齿疼痛,日夜呻吟:老生姜切片,安瓦上,用炭火,却将白矾掺姜上,候焦为末,擦疼处。(《海上方》赴筵散,又名晋矾散)
(24)治百虫入耳:姜汁少许滴之。(《易简方》)
临床应用①治风湿痛、腰腿痛
用鲜生姜制成5~10%注射液,行痛点或反应结节注射,亦可配合远端或近端穴位注射,如关节部位则在关节囊周围注射。每点注入0.5~2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3~5次为一疗程,一般可连续注射20~30次。注射后局部常有胀、麻及灼热感,甚至疼痛加剧,约1~2天便减轻或消失。据观察,反应愈重效果愈佳。用于风湿痛、慢性腰背痛113例,显效36例,好转56例,有效率83%;尤以对风湿痛疗效更佳,有效率达92.5%;治疗风湿性关节炎38例,治愈14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有效病例用药后疼痛减轻或消失,关节肿胀消退或好转,功能恢复或改善。还曾试用于小儿麻痹症,亦有一定效果。此外,用生姜、麻油制成生姜曲注射剂行穴位注射,对风湿痛或腰腿痛也有疗效。
②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据数十例的观察,对改善症状有较好效果:服药后能使疼痛减轻或消失,随之反酸、饥饿感也见好转,便秘及黑粪转为正常,食欲增加。但多不能根治,常易复发;对一部分患者能遗留下较长的胃部堵塞感。用法:鲜生姜60克,洗净切碎,加水300毫升,煎30分钟。每日3次,2日服完。
③治疗疟疾
鲜生姜洗净拭干,切碎捣烂,摊于纱布块上,再包叠成小方块,敷贴于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或绷带包扎。选用穴位计分3组:第1组为双侧膝眼,生姜用2两分敷两穴;第2组为大椎加间使(双侧),生姜用1两分敷3穴;第3组选大椎1穴,生姜用5钱。一般于发作前4~6小时敷贴,经8~12小时即可取下,敷药两次即可。观察40例,除第1、第3两组各有2例无效外,其余均控制发作,血检疟原虫阴性。
④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用鲜生姜1.5两,红糖1两,共捣为糊状,每日3次分服,7天为一疗程。据50例观察,治愈率为70%,好转率为30%。用药后腹痛、里急后重平均消失时间分别为5.16天和5.14天,大便外观及次数恢复正常分别为4.8天和5.2天,大便镜检及培养平均转阴日数分别为4.58天和3.6天。治疗中未见明显副作用。
⑤治疗蛔虫性肠梗阻
取鲜生姜2两,捣烂取汁,加蜜糖至60毫升;1~4岁30~40毫升,5~6岁50毫升,7~13岁50~60毫升,分2~3次口服。或用生姜1两捣汁,加入蜂蜜60毫升为1剂;1~2岁服1/4剂,2~4岁服1/3,剂,4~7岁服1/2剂,7~14岁服2/3剂,14岁以上服1剂。服药后患儿一般即不感腹痛,呕吐停止,包块通常于服药后1~3天消失。包块消失后即可服驱蛔药物。如服姜蜜后腹痛仍不止,可用冬眠灵、阿托品等解痉止痛;腹胀明显者应行胃肠减压,姜蜜合剂可从胃管注入,注入后夹住胃管2~3小时;呕吐重者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的紊乱;如有腹胀发热,须加用抗菌素,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肠鸣音消失需及时考虑手术治疗;给药12~24小时后仍未见效者,可用10%盐水行低位灌肠,或内服中药。曾按上述方法分别观察52例和109例,结果除有5例系回盲部蛔虫团阻塞、阑尾蛔虫症及并发穿孔改为手术治疗外,全部治愈。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2天和2.4天。
⑥治疗急性睾丸炎
取肥大的老生姜,用水洗净,横切成约0.2厘米厚的均匀薄片,每次用6~10片外敷于患侧阴囊,并盖上纱布,兜起阴囊,每日或隔日更换1次,直到痊愈为止。据观察,敷药后患者都感阴囊表皮灼热刺疼、发麻发辣,少数发生红肿,个别发生红疹。共治24例,敷药第2天15例自觉坠胀疼痛及触痛减轻,睾丸肿胀显著消退;第3天有12例痊愈,自觉症消失,睾丸消肿,触疼消失;4天后4例痊愈;5例在敷药后5天痊愈。治愈天数平均为3.9天。对照组4例(兜起阴囊热敷,服磺胺类药及注射青霉素),平均治愈天数为8.5天。本法对阴囊局部皮肤有创口或因睾丸炎化脓穿溃者不能应用。
⑦用于中毒急救
对于半夏、乌头、闹羊花、木薯、百部等中毒,均可用生姜急救。曾有报道,4例南星中毒患者,用生姜后均获痊愈。用法:轻者急用生姜汁含漱,并口服5毫升,以后每隔4小时续服5毫升;中毒严重神志昏迷者,立即鼻饲25%干姜汤60毫升,以后每3小时灌入鲜姜汁5毫升。
此外,试用生姜揩擦治疗,生姜浸酒涂擦鹅掌风及甲癣均有一定效果。 药物名称大枣
英文名Jujube,Chinese Date别名红枣、小枣。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枣Ziziphus jujuba Mill.var.inermis(Bge)Rend.的果实。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0m。小叶有成对的针刺,嫩枝有微细毛。叶互生,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7cm,宽1.2~3.5cm,先端稍钝,基部偏斜,边缘有细锯齿,基出三脉。花较小,淡黄绿色,2~3朵集成腋生的聚伞花序;花萼5裂;花瓣5;雄蕊5;子房柱头2裂。核果卵形至长圆形,熟时深红色,花期4~5月,果期7~9月。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主产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
集秋季摘成熟果实,晒干;或烘炕至皮软再晒干。
化学成分含大枣皂甙Ⅰ、Ⅱ、Ⅲ(ziziphussaponin Ⅰ,Ⅱ,Ⅲ)、酸枣仁皂甙B(jujuboside B)、光千金藤碱(stepharine)、葡萄糖、果糖、蔗糖、环磷腺苷(cAMP)、环磷乌苷(cGMP)等。
性味性温,味甘。
功用主治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马齿苋的功效和作用,马齿苋的功效和作用,食用注意事项
妇科千金片这个药还是很知名的,很多人都吃过,下面的我为你们介绍妇科千金片能喝酒吗?最好不要。
妇科千金片能喝酒吗
妇科千金片能清热除湿,益气化瘀。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带下病,腹痛,症见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臭秽,小腹疼痛,腰骶酸痛,神疲乏力。
建议你治疗期间不要喝酒。
妇科千金片能长期吃吗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系指微生物、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那么妇科千金片能长期吃吗? 长期吃会耐药吗?
据了解,任何药物都不宜长期吃,容易产生不良效果。
妇科千金片长期吃会产生耐药性。耐药性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获得耐药性和天然耐药性。自然界中的病原体,如细菌的某一株也可存在天然耐药性。当长期应用抗生素时,占多数的敏感菌株不断被杀灭,耐药菌株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而使细菌对该种药物的耐药率不断升高。目前认为后一种方式是产生耐药菌的主要原因。为了保持抗生素的有效性,应重视其合理使用。
我提示您如何正确用药,方可治愈女性白带等妇科病:从科学的角度上讲,建议不要盲目求医用药、一定要去专业的医院检查 、再一个是病因及分型不明确。没有取一个针对性的治疗,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反而促使病情加重恶化。是一种后天性的限局性皮肤色素脱失性疾病,发病诱因有几十种。
女性阴道炎如何预防
不要穿化纤内衣
很多的女性为了拥有迷人的身材,都会想尽各种办法塑身、瘦身,其中喜好使用塑身内衣的人大有人在。其实在购买紧身内衣的时候,不要贪图便宜的而买了带有化纤类的紧身内裤,因为它可以使阴道局部的温度以及湿度增高又闷又热,那可是霉菌的安身之处。
不滥用避孕药
很多的女性在服用避孕药后很容易引发霉菌性阴道炎,避孕药中的雌激素有促进霉菌生成,会导致它进一步侵袭阴道组织。所以不要轻易的使用避孕药。
衣物分开洗
在清洗衣物的时候,一定要把衣物分开来洗,不能混洗,如果混洗的话那些有害的细菌、霉菌会残留在衣物上,这样就会更加的导致患上的阴道炎。
孕妇妇科炎症怎么办
霉菌性阴道炎
原因:女性怀孕后性激素水平高,加上阴道充血、分泌旺盛、外阴湿润等,创造了一个非常有利于霉菌生长的环境。
症状:外阴有明显瘙痒,灼痛感,白带为较稠的白色或黄白色凝乳状或豆腐渣样;阴道壁往往有充血。有时还有尿频、尿痛。
危害:极少数念珠菌经宫颈上行,能穿透胎膜感染胎儿,引起早产、胎膜早破等。胎儿经产道感染,多引起口腔念珠菌病,如通常所说的鹅口疮。有些婴儿还可能出现肛门周围念珠菌性皮炎。
治疗:一般来说,孕早期的3个月不需治疗。如果发展严重,医生会在孕3个月后酌情用药治疗,不会对胎儿造成感染。在分娩之前,通常都能治好。
刺蒺藜的功效与作用 刺蒺藜功用主治
今天给各位分享马齿苋的功效和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马齿苋的功效和作用食用注意事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马齿苋的功效有哪些2、马齿苋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3、马齿苋有哪些功效作用?4、马齿苋有什么功效?5、马齿苋的功效与作用马齿苋的功效有哪些马齿苋的功效有哪些
野菜我们应该都不陌生,很多人都有过在小时候跟大人去地里挖野菜的经历,大多数人都知道野菜能吃,但是这些野菜吃了之后对我们的身体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变化呢?很多人却说不出其一二。
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马齿苋的功效的知识,欢迎阅读。
1马齿苋解毒抗病菌
春天正是马齿苋大量生长的季节,在民间马齿苋被称为是“长寿菜”,而且马齿苋含有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多量钾盐以及苹果酸、葡萄糖、矿物质、维生素等成分,无论是其营养价值还是药用价值,都是非常高的。
除此之外,马齿苋还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滋补身体还能抵抗细菌侵扰,很多人都会把马齿苋包成香喷喷的大包子,也是再好不过的一种吃法了。
2荠菜防癌降压功效强
荠菜最大的功效就是能预防癌症,防止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消化道中转化成致癌物质,经常吃野菜可以有效的预防胃癌和食管癌。
除此之外,荠菜还能促进肠胃的蠕动,增强新陈代谢,能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
如果是患有夜盲症的人,也是可以通过吃荠菜来治疗,高血压的人吃荠菜还有降压的作用。
3香椿降糖暖胃助消化
香椿可以抑制细菌侵身,糖尿病人吃了还有降血糖的效果。
香椿的药用价值很高,能祛风利湿、防治风湿病等。
在春天这个季节吃香椿,会觉得很舒服,能暖胃,还能帮助消化。
4苦菜杀菌消炎能治病
苦菜含有非常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以及钾盐、钙盐等,对于防治贫血病有着很好的效果,能维持我们身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还能促进我们的生长发育。
苦菜能清热解毒,杀菌消炎,还能防治很多癌症,对于细菌有着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
除此之外,苦菜还能治疗胆囊炎、肠胃炎、高血压、肝炎、失眠多梦等情况,并且治疗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
5蒲公英美容养颜
蒲公英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的含量都很高,蒲公英能治疗很多种疾病,可以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慢性骨炎等,还能清热解毒。
蒲公英最主要的功效就是能美容养颜,生活中可以多用蒲公英来泡水喝,不仅味道好,还能改善皮肤出现各种炎症,而且蒲公英的花朵还有祛除雀斑的效果。
蒲公英最主要的功效就是能美容养颜
6苋菜补血补钙
苋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所含蛋白质要比牛奶更能被人体充分吸收,所含胡萝卜素要比茄果类高出来两倍以上,能为我们的身体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苋菜含有的铁质是菠菜的两倍,而且红色苋菜的铁质是菠菜的6倍之多,所以说,红色苋菜是素质主义者的最佳补血食物。
苋菜的钙质含量是菠菜的两倍,而且不含草酸,不会影响钙质的吸收。
尤其是苋菜的质地非常细软,很适合老人和小孩补充钙质。
马齿苋、荠菜、苦菜、香椿、苋菜、蒲公英都是在生活中大量生长的野菜,我们平时可以去野外自己动手挖,既能享受挖野菜的乐趣,活动了筋骨,还能吃到能防病治病的美味,可谓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马齿苋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1、有清热解毒、祛湿止带功效,适用于湿热、带下色黄、黏稠味臭、小便短黄、口渴口苦、舌红苔黄、脉滑者,亦可用于湿热泄泻、痢疾等。
2、能驱虫功效,适用于小儿钩虫病。
3、有清热解毒、止泻痢、除肠垢、益气补虚功效,适用于治疗久痢。
4、散血消肿、止血凉血功效,适用于产后子宫出血,便血,乳腺炎等病症。
扩展资料:
在一开始服用马齿苋的时候,一定要少量服用,等身体逐渐适应了药性之后才可以慢慢的增加。
另外,在将马齿苋泡水喝的时候,千万不能够加入红糖,如果想要调节口味,那么可以适量的加入一些白糖。
不能够加入红糖,这是因为红糖性温,而马齿苋性凉,加入性温的红糖会影响药效。
另外,马齿苋性寒凉,所以一些脾胃虚弱或者是拉肚子以及孕妇最好不要服用。
除此之外,马齿苋不能够和胡椒、鳖甲一起服用。
人民网-清热解毒驱虫?马齿苋泡水喝的功效有哪些?
马齿苋有哪些功效作用?马齿苋是一种中药,马齿苋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的功能。
马齿苋还是一种野菜,可以食用。
扩展
马齿苋是一年生草本植物。
多皱缩卷曲,常结成团。
茎圆柱形,长可达30cm,直径0.1~0.2cm,表面黄褐色,有明显纵沟纹。
叶对生或互生,易破碎,完整叶片倒卵形,长1~2.5cm,宽0.5~1.5cm;绿褐色,先端钝平或微缺,全缘。
花小,3~5朵生于枝端,花瓣5,**。
蒴果圆锥形,内含多数细小。
气微,味微酸。
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较强,能耐旱,在丘陵和平地一般土壤都可栽培。
生于田野路边及庭园废墟等向阳处。
马齿苋,是一味中药。
为马齿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肥厚多汁,无毛,高10-30cm,生于田野路边及庭园废墟等向阳处。
国内各地均有分布。
该种为药食两用植物。
全草供药用,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明目。
马齿苋性喜高湿,耐旱、耐涝,具向阳性,适宜在各种田地和坡地栽培,以中性和弱酸性土壤较好。
其发芽温度为18℃,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
当温度超过20℃时,可分期播种,陆续上市。
保护地栽培可进行周年生产。
马齿苋有什么功效?1、营养
马齿苋含有丰富的二羟乙胺、苹果酸、葡萄糖、钙、磷、铁以及维生素E、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
马齿苋在营养上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它的ω—3脂肪酸含量高于任何植物。
ω—3脂肪酸能抑制人体对胆固酸的吸收,降低血液胆固醇浓度,改善血管壁弹性,对防治心血管疾病很有利。
2、食用
马齿苋生食、烹食均可,柔软的茎可像菠菜一样烹制。
不过如果对它强烈的味道不太习惯的话,就不要用太多。
马齿苋茎顶部的叶子很柔软,可以像豆瓣菜一样烹食,可用来做汤或用于做沙司、蛋黄酱和炖菜。
马齿苋和碎萝卜或马铃薯泥一起做,也可以和洋葱或番茄一起烹饪,其茎和叶可用醋腌泡食用。
马齿苋的功效与作用马齿苋的功效与作用
马齿苋的功效与作用,你知道有哪些吗?马齿苋是一种珍贵的药材,可以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和帮助消化的作用,还可以利水、消肿、降低血压,对人体有很高的作用,下面是马齿苋的功效与作用,一起看看。
马齿苋的功效与作用1
1、清热解毒
马齿苋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金枝玉叶,它的根茎是我国有名的中药材,那么马齿苋树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其中就有很好的清热解毒的功效,对肝火旺盛或者湿热引起的感冒症状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是夏季必不可少的解暑良药。
2、消炎止痛
马齿苋树的根茎性寒,一般都是将其泡水煮开饮用,对人体还可起到消炎止痛的功效,对于小儿跌打损伤、破风伤口有良好的缓解效果,还能治疗一些浓疮热毒,将马齿苋树捣碎后涂在伤口上,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和进行消炎。
3、帮助消化
由于马齿苋树是一种寒材,一般都是少量使用,将其泡水服用对人体可起到有效的帮助消化的功效,对于一些胃部不适、消化不良、肠胃胀痛等症状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将其洗干净榨成汁服用,效果更佳。
马齿苋树的作用
如果是由于湿热引起的腹泻、痢疾症状的人,将新鲜的马齿苋树加水煎服,可有效的缓解疼痛症状,一般在野外都可摘,并且新鲜入药的马齿苋树治疗效果会更好,还能起到很好的清火祛湿的作用。
马齿苋的功效与作用2
1.利水、消肿、降低血压
马齿苋含有大量的钾盐,有良好的利水消肿作用;钾离子还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壁上,使血管壁扩张,阻止动脉管壁增厚,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2.消除尘毒
马齿苋能消除尘毒,防止吞噬细胞变性和坏死,还可以防止淋巴管发炎和阻止纤维性变化,杜绝矽结节形成,对也有一定的疗效。
3.防治溃疡
马齿觉还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能促进溃疡病的愈合。
4.杀菌消炎
马齿苋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和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各种炎症的治疗,素有“天然抗生素”之称。
5.防治心脏病
马齿苋中含有一种丰富的Y-3脂肪酸,它能抑制人体内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酸的生成,帮助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前列腺素增多,抑制血小板形成血栓素A2,使血液粘度下降,促使血管扩张,可以预防血小板聚集、冠状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从而起到防治心脏病的作用。
马齿苋的食用方法
马齿苋作为一种野菜,中国老百姓食用已久,确实别具风味。
夏秋季节,拔茎叶茂盛、幼嫩多汁者,除去根部,洗后烫软,将汁轻轻挤出,拌人食盐、米醋、酱油、生姜、大蒜、麻油等佐料和调味品,做凉菜吃,味道鲜美,滑润可口。
也可烙饼,做馅蒸食。
我国许多地方的群众,至今还有将马齿苋洗净,烫过,切碎,晒干,贮为冬菜食用的习惯。
马齿苋的功效与作用
(1)治血痢:马齿菜二大握(切),粳米三合。
上以水和马齿苋煮粥,不着盐醋,空腹谈食。
(《圣惠方》马齿粥)
(2)治产后血痢,小便不通,脐腹痛:生马齿菜,捣,取汁三大合,煎一沸,下蜜一合调,顿服。
(《经效产宝》)
(3)治小便热淋:马齿苋汁服之。
(《圣惠方》)
(4)治赤白带下,不问老稚孕妇悉可服:马齿苋捣绞汁三大合,和鸡子白一枚,先温令热,乃下苋汁,微温取顿饮之。
(《海上集验方》)
(5)治阑尾炎:生马齿苋一握。
洗净捣绞汁30毫升,加冷开水100毫升,白糖适量,每日服三次,每次100毫升。
(《福建中医药》
(6)治痈久不瘥:马齿苋捣汁,煎以敷之。
(《千金方》)
(7)治多年恶疮:马齿苋捣敷之。
(《滇南本草》)
(8)治蛀脚臁疮:干马齿苋研末,蜜调敷上,一宿,其虫自出。
(《海上方》)
(9)治翻花疮:马齿苋一斤烧为灰,细研,以猪脂调敷之。
(《圣惠方》)
(10)治耳有恶疮:马齿苋一两(干者),黄柏半两(锉)。
捣罗为末,每取少许,绵裹纳耳中。
(《圣惠方》)
马齿苋的功效和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马齿苋的功效和作用食用注意事项、马齿苋的功效和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刺蒺藜是一年生草本;茎由基部分枝,平卧,淡褐色,长可达1米左右;全体被绢丝状柔毛。刺蒺藜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刺蒺藜的功效与作用的资料,欢迎阅读。
刺蒺藜的功效与作用
出处
出自《本草衍义》。
拼音名C? J? L?
英文名Puncturevine Caltrop Fruit
别名茨、蒺藜、蒺藜子、旁通、屈人、止行、豺羽、升推、即藜、白蒺藜子、社蒺藜土蒺藜、白蒺藜、旱草、三角蒺藜、三角刺、八角刺、蒺骨子、野菱角、地菱、硬蒺黎、蒺黎蓇葖、蒺藜狗子、七里丹、陀罗刺、菱角刺。
来源
药材基源:为蒺藜科 植物 蒺藜和大花疾藜的果实。
拉丁植物 动物 矿物名:1.Tribulus terrestris L.2.Tuibulus cistoides L.
收和储藏:8-9月果实由绿色变成黄白色,大部分已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几天,脱粒,再晒干。
原形态
1.蒺藜 一年生草本。茎通常由基部分枝,平卧地面,具棱条,长可达1m左右;全株被绢丝状柔毛。托叶披针形,形小而尖,长约3mm;叶为偶数羽状复叶,对生,一长一短;长叶长3-5cm;宽l.5-2cm,通常具6-8对小叶;短叶长1-2cm,具3-5对小叶;小叶对生,长圆形,长4-15mm,先端尖或钝,表面无毛或仅沿中脉有丝状毛,背面被以白色伏生的丝状毛。花淡**,小型,整齐,单生于短叶的叶腋;花梗长4-10mm,有时达20mm;萼5,卵状披针形,渐尖,长约4mm,背面有毛,宿存;花瓣5,倒卵形,先端略呈截形,与萼片互生;雄蕊10,着生与花盘基部,基部有鳞片状腺体。子房5心皮。果实为离果,五角形或球形,由5个呈星状排列的果瓣组成,每个果瓣具长短棘刺各1对,背面有短硬毛及瘤状突起。花期5-8月,果期6-9月。
2.大花蒺藜 多年生草本。枝匍匐或上升,密被柔毛。叶对生,长2.5-4.5cm,有小叶4-7对;小叶近无柄或具短柄,纸质,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先端近圆形而急尖,基部偏斜;托叶对生,披针形或近镰刀状,长约6mm。花大,单生叶腋,直径约3cm,花梗约与叶等长;萼片披针形,长约8mm,外面被长柔毛;花瓣倒卵状长圆形,长约20mm;子房被淡**硬毛,花柱粗壮,长约2mm,柱头裂片小。分果片长8-12mm,有小瘤体和锐刺2-4条。花期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荒丘、田边及田间。
2.生于海滨砂滩或荒地上。
分布:1.分布于全国各地。
2.分布于海南、云南。
栽培
生物 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干旱,怕涝。以阳光充足、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适宜栽培,多雨地区及粘土、洼地均不宜栽种。
栽培技术 繁殖:因果壳坚硬,在播种前要碾磨果实,使果瓣分离,再磨去果刺,进行播种。作高畦,按行株距50cm?40cm开穴,穴深10cm,每穴播5-6颗,覆土,稍加镇压。
田间管理 幼苗高6-8cm时间苗,除去密苗和弱苗,遇缺株补苗,并及时松土除草。5月开花前施氮肥1次,以人粪尿为主,增施过磷酸钙。要经常 清理 墒沟,以免田间积水。若久旱需及时灌溉。
性状
性状鉴别 (1)蒺藜复果多由5分果瓣组成,放射状排列呈五棱状球形,直径7-12mm。商品常裂为单一的分果瓣,斧状三角形,长3-6mm,淡黄绿色,背面隆起,有纵棱及多数小刺,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成八字形分开,两侧面粗糙,有网纹,灰白色;果皮坚硬,木质,内含3-4粒。卵圆形,稍扁,有油性。气微,味苦。
(2)大花蒺藜分果瓣背部只有1对强大针刺;分果含4-6粒。以果粒均匀、饱满坚实、色灰白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蒺黎灰**或黄绿色。①内果皮石细胞椭圆形、类三角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5-43?m,长约至118?m,壁厚4-15?m,有的纹孔较密,壁厚者胞腔不明显。②内果皮纤维常上下数层纵横交错排列;纤维长短不一,直径4-27?m,壁厚,木化。③中果皮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④种皮细胞表面现类多角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内平周壁具条状增厚,木化;断面现类方形,垂周壁条状增厚,向内向外约至细胞的1/2。另可见内胚乳细胞及导管。
化学 成份果实含刺蒺藜甙(tribuloside)即银椴甙(tiliroside),山柰酚(kaempferol),山柰酚-3-葡萄糖甙(kaemopferol-3-glucoside),山柰酚-3-芸香糖甙(kaempferol-3-rutinoside),槲皮素(quercetin),维生素C,还含薯蓣皂甙元(diosgenin)。含痕量哈尔满(harman),油中的主要脂肪酸有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及亚麻酸(linolenic acid)等。
药理作用
1.对 心血管 系统的作用:蒺藜茎叶粗皂甙制剂Tribusponin可增强猫和兔的心脏收缩力,减慢心率,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并显示缓和的降压作用。蒺藜皂甙尚具有明显的抗心脏缺血作用。
2.对平滑肌作用:水提取部分对大鼠度体肠管有对抗乙酰胆碱收缩的作用,生物碱部分亦能对抗大鼠离体肠管及蛙腹直肌因乙酰胆碱所引起的收缩作用。
3.利尿作用:生物碱部分有缓和的利尿作用。
4.抗动脉硬化和抗血小板凝聚作用:家兔口服l0ml/kg剂量的Tribusponin,连续60天,能显着降低实验性血高胆固醇症的胆固醇水平,升高卵磷脂胆固醇比值。预防实验可显着阻制血胆固醇增高,并可抑制卵磷脂胆固醇比值下降,此外,也具有阻止动脉,心肌及肝脏的脂质沉着作用。
5.强壮与延缓衰老作用:蒺藜茎叶粗皂甙对小鼠遭受高温、低温、缺氧及 游泳 应激刺激均有明显保护作用:并能显着降低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Vc)含量,也能抑制大剂量氢化可的松引起的耗竭现象发生,对ACTH引起的Vc含量下降起保护作用。切除小鼠双侧肾上腺后,其耐缺氧作用不再复现。这些作用可能与肾上腺皮质有关,调节其功能免遭耗竭可能是实现强壮的途径之一。
6.性强壮作用:Tribesta(蒺藜地上部分制成的制剂)给予雄性大鼠口服可明显刺激精子形成,兴奋赛托利细胞(Sertolicell)活性,增加;给予雌性大鼠则能促进发情,提高生殖力。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5g,加水20ml,水浴锅上加热15min,滤过。取滤液5ml,置具塞试管中,强烈振摇后,放置15min,泡沫无明显消失。(检查皂甙)(2)取本品粉末5g,加70%乙醇20ml,浸泡3h,滤过。取滤液5ml,置蒸发皿中蒸干,残渣加少量醋酐溶解,再加浓硫酸数滴,呈红紫色。(检查皂甙)
炮制
1.蒺藜:漂去泥沙,除净残留的硬刺。
2.盐蒺藜:取去刺的蒺藜,用盐水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取出,晒干(每蒺藜100斤,用盐2斤8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
性味味苦;辛;性平
归经肝;肺;肾;心经
功能主治平肝;解郁;祛风明目。主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房胀痛;乳闭不通;经闭;目赤翳障;风疹 瘙痒 ; ;疮疽;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水 煎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
1.血虚气弱及孕妇慎服。
2.《本草汇言》:阴虚不足,精髓血津枯燥至疾者,俱禁用之。
3.《得配本草》:肝虚,受孕,二者禁用。
附方治风痒方〈方龙潭家秘〉,治浮肿方〈圣惠方〉,
各家论述
1.《开宝本草》:别本注云,(蒺藜子)《本经》云温,《别录》云寒。此药性宣通,久服不冷,而无壅热,则其温也。
2.《本草纲目》:古方 补肾 治风,皆用刺蒺藜,后世补肾多用沙苑蒺藜,或以熬膏和药,恐其功亦不甚相远也。
3.《本草汇言》:刺蒺藜,去风下气,行水化症之药也。其宣通快便,能运能消,行肝脾滞气,多服久服,有去滞之功。《别录》主身体风痒,燥涩顽痹,一切眼目翳障等疾;甄氏方主筋结疬疡,肺痈肺痿,咳逆脓血等疾;苏氏方主水结浮肿,气臌喘满,疸黄 脚气 等疾;李氏方主血结成症,奔豚瘕疝,喉痹胸痹,乳难乳岩等疾。总而论之,《别录》所主者风,甄氏所主者气,苏氏所主者水,而李氏所主者,即取其化症之意也。然四家之说虽有不同,去滞生新,是其专成,故 妇科 方中以此催生堕胎,良有以焉。
4.《本草正》:白蒺藜,凉血养血,亦善补阴。用补宜炒熟去刺,用凉宜连刺生捣。去风 解毒 ,白者良。
5.《本草新编》:蒺藜子,沙苑者为上,白蒺藜次之,种类虽异,而明目去风则一。但白蒺藜善破症结,而沙苑蒺藜则不能也;沙苑蒺藜善止遗精溺,治白带,喉痹,消阴汗,而白蒺藜则不能也。
6.《本经逢原》:白蒺藜为治风明目要药,风入少阴、厥阴经者为响导。目病为风木之邪,风盛则目病,风去则目明矣。《本经》专破恶血积聚,治喉痹乳难,以苦能泄,温能宣,辛能润也,此言刺蒺藜之功用耳。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以其入肾益精气也,此则专指沙苑蒺藜而言。其治痰消痈肿,搜肾脏风气,又须刺者为破敌之先锋。
7.《植物名实图考》:蒺藜,近时《临证指南》一书,用以开郁,凡胁上、乳间横闷滞气,痛胀难忍者,炒香入气药,服之极效。盖其气香,可以通郁,而能横行排荡,非他药直达不留者可比。
8.《本草便读》:白蒺藜,善行善破,专入肺、肝,宣肺之滞,疏肝之瘀,故能治风痹目疾,乳痈积聚等症。温苦辛散之品,以祛逐为用,无补药之功也。
9.张寿颐:刺蒺藜,《本经》虽称其气味辛温,然今皆用以宣散风热,甚有效力,风寒外感,俱不用此。甄权亦谓能去燥热,则《本经》温字,恐是传抄有误。轻用一钱至钱半,重至二、三钱。古书多谓此与同州沙苑蒺藜一类二种,濒湖《纲目》亦不为二物分析。然有刺者,今止用以泄散风热,而沙苑蒺藜,则为滋填肝肾之药,形质亦复大异,必不可以其同有蒺藜之名,而混为一例者。濒湖《纲目》承苏颂、寇宗奭之说,皆以沙苑蒺藜为白蒺藜,而有刺者则止称蒺藜,以其色比沙苑蒺藜之黝者,较为淡白也,似苏颂、寇宗奭之说,未甚确当。
10.《神农本草经》:主恶血,破症结积聚,喉痹,乳难。
11.《名医别录》:主身体风痒,头痛、咳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小儿头疮,痈肿阴痒,可作摩粉。
12.《药性论》:治诸风疬疡,破宿血,疗吐脓,主难产,去躁热。
13.《日华子本草》:治奔豚肾气,肺气胸膈满,催生并堕胎。
14.《本草图经》:主痔漏,阴汗,及妇人发乳,带下。
15.《本草纲目》:治风秘及蛔虫心 腹痛 。
16.《会约医镜》:泻肺气而散肝风,除目赤翳膜,肺痈,乳岩,湿疮。
17.《本草再新》:镇肝风,泻肝火,益气化痰,散湿破血,消痈疽,散疮毒。
18.《南京民间药草》:治红白痢疾。
19.《江苏植药志》:治胁痛,疗诸疡,去风活血。
摘录《中华本草》
刺蒺藜功用主治
散风,明目,下气,行血。治头痛,身痒,目赤肿翳,胸满,咳逆,症瘕,乳难,痈疽,瘰疬。平肝;解郁;祛风明目。主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房胀痛;乳闭不通;经闭;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疮疽;瘰疬
①《本经》:"主恶血,破瘫结积聚,喉痹,乳难。"
②《别录》:"主身体风痒,头痛、咳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小儿头疮,痈肿阴癀,可作摩粉。"
③《药性论》:"治诸风疬疡,破宿血,疗吐脓,主难产,去燥热。"
④《日华子本草》:"治奔豚肾气,肺气胸膈满,催生并堕胎。"
⑤《本草图经》:"主痔漏,阴汗,及妇人发乳,带下。"
⑥《纲目》:"治风秘及蛔虫心腹痛。"
⑦《会约医镜》:"泻肺气而散肝风,除目赤翳膜,肺痈,乳岩,湿疮。"
⑧《本草再新》:"镇肝风,泻肝火,益气化痰,散湿破血,消痈疽,散疮毒。"
⑨《南京民间药草》:"治红白痢疾。"
⑩《江苏植药志》:"治胁痛,疗诸疡,去风活血。"
刺蒺藜用法与用量
1.内服:煎汤,2~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研末撤。
2.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水 煎洗;或研末调敷。
宜忌编辑
血虚气弱及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乌头为之使。"
②《本草汇言》:"阴虚不足,精髓血津枯燥至疾者,俱禁用之。"
③《得配本草》:"肝虚,受孕,二者禁用。"
选方编辑
1.治身体风痒,燥涩顽痹:刺蒺藜四两(带刺炒,磨为末),胡麻仁二两(泡汤去衣,捣如泥),葳蕤三两,金银花一两(炒磨为末)。四味炼蜜为丸。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方龙潭家秘》)
2.治眼疾,翳障不明:刺蒺藜四两(带刺炒),葳蕤三两(炒)。共为散。每早服食后三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
3.治胸痹,膈中胀闷不通或作痛:刺蒺藜一斤,带刺炒,磨为细末。每早、午、晚各服四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
4.治通身浮肿:杜蒺藜日日煎汤洗之。(《圣惠方》)
5.治奔豚疝瘕:刺蒺藜十两(带刺炒),小茴香三两(炒),乳香、没药各五钱(瓦上焙出汗)。俱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
6.治急引腰脊痛:捣蒺藜子末,蜜和丸。酒服如胡豆大二丸,日三服。(《外台》)
7.治气肿痛:蒺藜子一升,熬令黄,为末,以麻油和之如泥,炒令焦黑,以敷故熟布上,如肿大小,勿开孔贴之。干易之。(《千金方》蒺藜散)
8.治乳胀不行,或乳岩作块肿痛:刺蒺藜二、三斤,带刺炒,为末。每早、午、晚,不拘时,白汤作糊调服。(《方龙潭家秘》)
9.行经:当归、杜蒺藜各等分。上为末,米饮汤调服,食前。(《儒门事亲》当归散)
10.灭瘢:蒺藜子、山栀子仁各一合。上二味为散,醋浆和如泥,临卧时以涂之,旦洗之。(《救急方》)
11.治牙齿出血不止,动摇:白蒺藜末旦旦擦之。(《纲目》)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